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嬰兒脹氣哭鬧時,爸媽不只要全力安撫,心裡也會不禁擔心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。看著寶寶小臉漲紅、不停扭動身體,卻又無法準確說出哪裡不舒服,這種不知道該怎麼辦的焦慮,對許多新手爸媽來說,是育兒路上最煎熬的時刻之一。所以接下來的文章,我們將帶你從症狀來判斷嬰兒脹氣的原因,並教你幾招調整照護的方法,陪伴你一起度過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小關卡。
嬰兒脹氣是許多爸媽最常遇到的育兒煩惱,但你知道這些氣體到底怎麼產生的嗎?根據璟馨婦幼醫院指出,其實寶寶的腸胃因為尚未發育成熟,所以腸胃裡有氣體是很正常的現象。
而嬰兒脹氣的原因,大多都是因為喝奶、哭泣時吞入空氣,或奶量控制不當所造成的,如果這些積聚的氣體,沒能順利排出,就可能會出現哭鬧、肚子脹、放屁等症狀。所以爸媽們也不要太過自責與焦慮,這多屬於正常現象,只要了解造成脹氣的原因,並學習如何調整餵奶方式、並掌握預防的方法,就幫助寶寶調整不適反應。
觀察嬰兒脹氣的症狀非常重要,這一點是許多醫學專家與文獻共同強調的。像是《Medical News Today》關於嬰兒脹氣的文章,就列出了以下幾個常見症狀,以幫助爸媽掌握寶寶情況,並提供適切照護。
• 肚子鼓脹、拍起來有空心聲音
用手輕輕觸摸或拍打寶寶腹部,若感覺比平常緊繃、鼓脹,甚至聽起來像打鼓般空心的聲音,就表示可能有氣體囤積。
• 吃奶時躁動或吸幾口就放棄
寶寶喝奶時看起來較為煩躁不安,頻繁地吸了又吐、吐了又吸,甚至用力扭動身體、弓起背部,都是腹部不適而影響進食的表現。
• 頻繁放屁、但放完仍哭鬧
•寶寶頻繁地排氣(放屁),但若放完屁後依然臉紅、哭鬧、沒有感到輕鬆,可能就表示仍有氣體滯留。
• 容易突然哭鬧,哭聲急促尖銳
出現突發性、難以安撫的哭鬧,哭聲可能比尋常更尖銳或急促,通常也會伴隨身體弓起或手腳亂踢。
• 睡眠不安穩、常在半夜哭醒
腹部累積的壓力會讓寶寶睡不安穩,可能在睡眠中扭動、發出哼哼聲,甚至突然哭醒,尤其在夜間餵奶後更容易發生。
• 拍嗝後仍有不適感、甚至溢奶
拍完嗝後,寶寶看起來依然有不舒服、煩躁的感覺,或是伴隨小量溢奶,這可能代表仍有氣體停留在消化道較下方。
• 腳常彎曲靠近腹部,呈現縮起姿勢
你會觀察到寶寶的雙腿經常往腹部縮,呈現蜷曲或弓起的姿勢,這是他們試圖透過壓迫腹部來緩解脹氣不適的本能反應。
嬰兒脹氣讓寶寶哭鬧不止,爸媽常常搞不清楚到底是正常生理現象,還是需要就醫的警訊。其實,脹氣並不全是異常,有些是成長過程中常見的腸胃反應。除了先了解正常與異常脹氣的差別,平常也應多觀察寶寶的作息、情緒與排便狀況,若是有出現以下症狀,建議爸媽及時尋求兒科醫師的專業判斷與協助,釐清是否有其他潛在的腸胃問題。
• 持續性哭鬧,無法安撫:
如果寶寶因脹氣而哭鬧,通常在拍嗝、排氣或改變姿勢後會好轉。不過若是哭聲尖銳且持續超過1小時以上,且無法安撫,可能是腸胃嚴重不適或其他病理性問題。
• 明顯腹部膨脹且緊繃:
正常脹氣的肚子會鼓起來但柔軟,若是腹部又硬又圓,按壓時寶寶明顯不舒服,可能就會是腸脹氣或腸套疊等情況。
• 排氣頻率異常或停止排氣:
若寶寶長時間不放屁、不排便,伴隨腹部鼓脹與情緒煩躁,需留意是否有腸道阻塞等異常情況。
• 餵奶困難或明顯拒奶:
不正常脹氣可能導致寶寶胃口明顯變差,出現吸吮幾口就放棄、或看到奶瓶就轉頭哭鬧等現象。
• 其他異常症狀:
不正常的脹氣通常不會是單一症狀。若脹氣時伴隨發燒、噴射狀吐奶、血便、體重停滯或活動力明顯下降等,請不要猶豫,應立即帶寶寶前往兒科就醫,尋求專業的判斷與協助。
「嬰兒脹氣」是不是讓你和寶寶都好難熬?其實只要透過調整日常照顧和餵奶的方式,就能有效減少脹氣的機會。從餵奶姿勢、拍嗝到防脹氣奶瓶,這些方式都可以幫助爸媽掌握對策。所以接下來,我們根據國民健康署的《母乳哺育手冊》,說明餵奶的正確方式與預防脹氣的建議做法:
• 讓寶寶嘴巴張大,大口含住乳暈,下巴緊貼乳房,避免只吸乳頭。
• 讓寶寶的腹部緊貼媽媽腹部,頭與身體呈一直線,不扭轉、不低頭,避免造成吸吮時吞入過多空氣。
• 不需定時定量餵食,應依寶寶需求哺乳,避免過量餵食造成溢奶或吐奶問題。
• 選擇有排氣閥的防脹氣奶瓶,搭配流量適合的慢流量奶嘴,能減少瓶內真空與氣泡,控制流速,避免寶寶吸入過多空氣。
• 沖泡配方奶用力搖晃會產生大量氣泡,泡完後先讓奶瓶靜置一分鐘,等大部分奶泡消失再給寶寶喝。
預防方式 | 說明 |
---|---|
調整餵奶姿勢與確實拍嗝 | 餵奶時讓寶寶身體保持約45度角,利用地心引力幫助奶水順流而下,可減少空氣滯留,餵到一半或結束後,也要記得幫寶寶拍嗝,排出喝奶時吞進的氣體。 |
腹部按摩促進排氣 | 餵奶後以順時針方向輕揉寶寶肚子,有助促進腸道蠕動,幫助氣體排出。 |
使用防脹氣奶瓶、奶嘴 | 使用有排氣閥設計的防脹氣奶瓶或奶嘴,能讓寶寶吸奶時空氣順利排出,減少吞進的空氣。 延伸閱讀:防脹氣奶瓶有用嗎?原理與特色完整告訴你! |
奶嘴孔洞大小適中 | 奶嘴孔洞若太大,寶寶容易嗆到並在急著吞嚥時吞入空氣;太小則因吸吮費力而容易吞氣。選擇大小適中的奶嘴孔,才能幫助寶寶順暢喝奶,減少脹氣。 |
防脹氣奶瓶確實能減少寶寶吸入的空氣量,是降低「嬰兒脹氣」機率的方法之一。但也需要搭配正確餵奶姿勢和確實拍嗝才行喔。
有可能。脹氣會讓寶寶感到腹部脹痛不適,很容易讓寶寶難以入睡或半夜因為不舒服而醒來。除了餵奶後確實拍嗝,睡前可輕柔地幫寶寶做腹部按摩,有助於他睡得更安穩。
通常是正常的。嬰兒腸道中有氣體累積是自然的現象,排氣(放屁)正是寶寶處理這些氣體的方式。如果寶寶精神、吃奶都正常,也沒有明顯腹脹或哭鬧不安,頻繁放屁多半不用擔心。
吃奶速度太快確實是造成嬰兒脹氣的常見原因之一。寶寶會容易因此吞入過多空氣,甚至有溢奶等狀況。建議爸媽可以嘗試換防脹氣奶嘴,並配合喝奶中途拍嗝等方法。
面對嬰兒脹氣時該怎麼辦?記得別慌、別猜,嬰兒脹氣不只影響寶寶情緒,這時候更考驗著爸媽的判斷力與應變力。但只要學會觀察症狀、掌握正確判斷方式,你就能更有信心應對。如果還想獲得更多實用又安心的育兒知識,歡迎關注古北町,讓我們陪伴你從容走過寶寶的每個成長階段。
古北町:最懂新手爸媽的育兒專家
代理多個具備前瞻意識的國際嬰幼兒品牌。我們期望藉由導入新品牌,讓新手爸媽育兒新生活更便利的同時,也讓環境生態變得更好,為負責任的消費與銷售。
來自新加坡 — hegen 小金奶瓶
多功能哺育,超過20萬亞洲家庭最推薦「Own Your First Choice 成就自信優雅,為母愛而生」。